在全面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国产农业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备受关注。近日,永利23411集团院长王伟一行赴辽宁宁越农机装备有限公司调研,不仅深入了解企业在耕、种、收全程机械化装备领域的最新自主创新成果,更聚焦其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规模化粮食生产中的实际需求,现场与企业正式达成移动式粮食绿色减损烘干设备科研成果转化合作意向,联合启动“辽西粮食产后绿色减损干燥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宁越农机是一家专注于全链条农业机械自主研发设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自主研发的高速精量播种机、高效低损玉米收获机等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拥有40余项专利技术,被誉为“东北农机创新标杆”。同时其还运营着一家新型粮食生产合作社,流转集中连片玉米种植土地达10万亩,其中70%以上为高标准农田,配套完善地头电力系统,为推广电动力环保型农机装备提供了理想应用场景,也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创造了“试验田+示范田”的双重条件。
调研期间,王伟院长参观了企业产品展厅与总装车间,对宁越坚持“从图纸到整机”全流程自主研发的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当前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高端农业装备自主化水平,高校科研必须主动对接像宁越这样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企业,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闭环。
针对目前粮食产地传统燃煤烘干能耗高、污染大,自然晾晒受限于天气和场地,每年因干燥不及时造成的粮食损失不容忽视等问题,学院和企业联合研发的新型移动式粮食绿色减损烘干设备因节能环保、烘干品质和减损效果突出,特别适合在高标准农田地头灵活部署、即收即干。为此经深入交流,双方达成重要合作意向:校企双方将依托宁越合作社的万亩良田,联合建立“辽西粮食产后绿色减损干燥生产示范基地”,开展设备运行数据监测、技术优化升级和标准化作业规程制定,为区域粮食产后减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
此次调研标志着学院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上迈出关键一步。未来,学院将以“宁越示范基地”为样板,持续探索“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市场阅卷”的科技成果转化新范式,为“十五五”时期构建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贡献科技力量。

